
如果排除超字数的因素,信息缩编的成绩仍不理想,那就是具体指导而非严格要求的问题了。
那么,到底怎样来进行缩编呢?
一、观点要明确
写作需要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,那么,信息材料也有其主旨或主题,而这点往往会在标题中反映出来。常言道:看书先看皮,看报先看题。标题可以使读者了解到信息的主要内容和主旨。
那么,缩编无论缩多少字,标题千万不要缩,也就是说,标题必须原封不动、原汁原味、原原本本地保留下来。
非常惊讶的是,比赛答卷中,超过50%的选手答卷是没有标题的。
为了省几个字,把最不该删的删了,难道是老师教的?

二、条理要清晰
跟写作一个道理,文章也好,材料也罢,归纳概括必须做到条理清晰。
所谓条理,指的就是信息材料内容的层次,而其中就要求某一层次内容要在属性、规律上相同或相近,各层次之间有明显的属性和规律的区分。比如,有明显的“一、二、三、四”,或者“首先、其次、再次、最后”,又或是“一是、二是、三是、四是”等表示并列的数字和词汇出现作为引导,以从整体上表现层次数量;还有,对于条理和层次的划分是否得当,还需从内容属性上有明显区别,比如,“1.国家……;2.政府……”,这种看似有条理,实则内容上是有交叉的,因为往往政府就是国家的代表,即同属一类。
因此,我们在对原始信息材料进行缩编时,不仅需要保留明显的序数词,还必须在内容上保留那些通过并列、递进、排比等句式(段落)来表现同一属性、特征、规律等要素的内容。不然的话,内容缺乏条理,层次不明,读者阅读起来会很吃力。
回到比赛答卷,很多选手又把那原始信息材料中清清楚楚的“一、二、”给删除了。
那你又丢分了啊……

三、逻辑要严密
所谓逻辑严密,就是要对原始信息材料进行认真分析,确保缩编后的材料符合事物的发展规律。
当我们在对原始信息的内容进行缩编时,首先应该了解原始信息材料的大致内容与结构,要弄清楚以下问题:
这篇材料到底讲述的是什么内容?
作者是如何论述相关的观点?
作者给出的论据(材料)有哪些?
论据和论点之间的逻辑推断?
能否用简单的话语概括文章的主旨?
也就是说,缩编之前,先设定一些自己想从中了解的问题,然后带着这些问题,把这篇材料整个所要表述的事情都理解清楚。
在这个基础上,把相关内容串联起来,形成一个脉络清晰的归纳,就能提纲挈领的把信息材料的脉络、主次、重点,全部表述清楚,最后系统化地把它的要点提炼出来。
比赛中,我们有些选手缩编的内容恐怕自己也读不下去,因为组织的材料前言不搭后语,东拎一句西摘一段,支离破碎,缺少逻辑性。

四、概括要准确
当你清晰了原始信息材料的观点、结构、脉络之后,就可以对材料的内容进行归纳整理,围绕主题(标题),在对原始材料原意不加评论和补充解释的基础上,抓住文章内容实质,根据原意准确概括其内容,删除背景性、修饰性、说明性、重复性材料,确保文字精炼,简洁明了。
比如,靖康之变,“百度百科”的表述是:
靖康之变是指靖康二年(金天会年,1127年)金朝南下攻取北宋首都东京,掳走徽、钦二帝,导致北宋灭亡的历史事件。又称靖康之乱、靖康之难、靖康之祸。
北宋宣和七年(金天会三年,1125年),金军分东、西两路南下攻打宋朝。东路由完颜宗望领军攻燕京。西路由完颜宗翰领军直扑太原。东路金兵破燕京,渡过黄河,南下汴京(今河南开封)。宋徽宗见势危,乃禅位于太子赵桓,是为宋钦宗。靖康元年(金天会四年,1126年)正月,完颜宗翰率金兵东路军进至汴京城下,逼宋议和后撤军,金人要求五百万两黄金及五千万两银币,并割让中山、河间、太原三镇。同年八月,金军又两路攻宋;闰十一月,金两路军会师攻克汴京。宋钦宗亲自至金人军营议和,被金人拘禁。
除徽钦二帝之外,还有大量赵氏皇族、后宫妃嫔与贵卿、朝臣等共三千余人北上金国,东京城中公私积蓄为之一空,靖康之变导致北宋的灭亡。
这三段话中,第一段概述了靖康之变,第二段描述了战争的过程,第三段点明了战争的结果。
如果要求你缩编成一句话或找出关键句,那就是材料第一段:
靖康之变是指靖康二年金朝南下攻取北宋首都东京,掳走徽、钦二帝,导致北宋灭亡的历史事件。
因为,战争的过程与结果属于背景性、修饰性、说明性、重复性的材料。如果说,删除作为背景性、修饰性、说明性的第二段内容很好理解的话,那么,第三段战争的结果“北宋的灭亡”明显是重复叙述了。

五、记录要全面
技能大赛往往考核学生的综合技能,比如广东省中文信息处理大赛、“亚伟杯”信息处理大赛、国际信息处理大赛,涉及信息缩编的赛题,基本上与信息采集赛题连在一起的。也就是说,先由选手采集(录入)文本或音频信息,然后对自己采集(录入)的信息进行处理(缩编)。
这里一定要注意的是,前期“采集”的结果,多少会对后面的“缩编”产生影响。
如果前期看打、听打的材料,记录得越全面越准确,对后面的缩编越有利;反之,如果前期看打、听打的材料,记录不全或不准确,对后面的缩编势必带来严重影响。
因为,在竞赛中,缩编的点都没能记录下来或记录不周全,纵使你再有本事,也没有办法获得高分。
由此可见,要想在缩编赛项中得高分,采集原始信息材料越全面越准确越好(涉及速录速度及准确率),这是做好信息缩编的前提和基础。

那么,具体又该如何缩编呢?我们来看一则有趣的案例。
明天请继续关注“干脆把这个问题讲讲清楚(续+)”